中國台灣省地區地圖
基隆級導彈駆逐艦
本級艦原係伊美關係密切時期伊朗于1974年向美國訂購的4艘軍艦,美國採用防空版"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的設計為伊朗建造了基德級驅逐艦(也稱"阿亞圖拉"級)。該艦設計在熱帶地區使用,配備有先進的空調系統。由於親美的巴列維王朝被推翻,伊新政權執行激進的反美政策,與美外交關係迅速惡化,並拒絕接收這4艘導彈驅逐艦,美政府也不願意對伊朗新政權出售武器,導致這4艘導彈驅逐艦由美海軍收購,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加入美海軍,期間經過改裝升級後裝備有先進的雷達系統,加強了控制海域和制空權的能力,在伯克級服役之前堪稱美海軍中戰力最強(尤其是防空方面)、最全面的驅逐艦,據稱宙斯盾系統也可以控制基德級驅逐艦的導彈系統。隨著中國海軍的現代化步伐加快,美國為了自身利益為了截制中國的統一將基德級驅進行改裝後售給中國台灣省(海軍光華七號紀德級艦採購案,全案經費243億9544萬6000新台幣,其中人員訓練就花費7億9589萬1000新台幣,改造升級費用141億6604萬8000新台幣,另外編列67億2646萬6000新台幣採購248枚標準SM-2MR Block 3A艦空導彈,32枚魚叉-II反艦導彈12億7612萬3000新台幣),基德級驅入役後使得中國台灣省海軍區域防空、反潛、反艦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是臺海上力量的主力艦隻。四艘軍艦的命名原計劃沿用本艦美軍艦名的譯名為艦名再衍生為"德"字號而為"1801紀德","1802明德","1803同德","1805武德",後因立法院于2005年做成決議今後艦名必須以台灣的人名或地名命名, 所以成軍時各艦改為以台灣四大軍港為命名, 即"1801基隆","1802蘇澳","1803左營","1805馬公"。基隆級導彈駆逐艦現役4艘。
同級艦隻:
DDG-1801基隆(Keelung) (原美國基德級DDG-995 Scott斯考特號,母港基隆)
DDG-1802蘇澳(Suao) (原美國基德級DDG994 Callaghan考拉汗號,母港蘇澳)
服役日期:2005年12月17日
DDG-1803左營(Zuoying) (原美國基德級DDG-993 Kidd基德號,母港左營)
服役日期:2006年11月3日
服役日期:2005年12月17日

服役日期:2006年11月3日
性能數據:
艦長:171.6米
艦寬:16.8米
吃水:9.6米
排水量:滿載9500噸
動力裝置:全燃聯合動力(COGAG)推進系統,4台GE LM2500燃氣輪機,80000馬力,雙軸,5葉螺旋槳
航速:33節
續航力:6500海裏/20節
武器系統:2門54倍口徑Mk-45 127mm單管艦炮,2座Mk-15 Block1A 20mmCIWS近防系統,2座Mk-26雙聯發射架(阿斯洛克RUR-5 ASROC反潛導彈/標準RIM-66 SM-2MR BlockIIIA艦空導彈共用,備彈24+44枚),2座Mk-141四聯裝發射裝置(配備捕鯨叉RGM-84 D反艦導彈),2座Mk-32三聯裝魚雷發射裝置(配備Mk-46魚雷)
艦載機:2架S-70C(M)1多用途反潛直升飛機
電子設備:1部AN/SPS-48E三坐標對空搜索雷達;1部AN/SPS-49(v)5型兩坐標對空搜索雷達;1部AN/SPS-55海面搜索雷達;1部BridgeMasterII導航雷達;1部AN/SQS-53D聲納;2部AN/SPG-51D火控雷達(控制標準導彈);1部AN/SPG-60艦炮火控雷達;1部AN/SPQ-9A艦炮火控雷達;AN/SLQ-32(v)5型電子戰系統;2座Mk-36 SBROC干擾火箭發射裝置;SLQ-25A魚雷誘餌;ACDS(AdvancedCombatDirectionSystem)作戰指揮系統;數據鏈結系統 (台灣型Link-11/14),Link-16三軍通用數據鏈等
艦員編制:315人
中國台灣省于1984年提出光華一號計劃,謀求自建新一代主力戰艦,以取代已經日趨老舊的陽字號驅逐艦。在綜合評估了德國MEKO、義大利西北風和美國派裏級戰艦後,最後決定引進美國佩裏級導彈護衛艦生產許可證並在台灣造船公司高雄兵工廠生產,2006年前期FFG-1101升級了其反艦導彈系統,換裝了雄峰3反艦導彈,改裝後成功級導彈護衛艦將配備4枚雄蜂3和4枚雄蜂2反艦導彈。成功級導彈護衛艦全部隸屬中國台灣省第124驅逐艦支隊,主要負責艦隊防空以及反潛任務等。成功級導彈護衛艦現役8艘。
同級艦隻:
PFG-1101成功(Cheng kung)


服役日期:1993年3

服役日期:1994年3月
PFG-1105繼光(Chi Kuang)

服役日期:1995年5月

服役日期:1996年2月
PFG-1107子儀(Tzu I)

服役日期:1997年1月

服役日期:1997年12月
PFG-1109張騫(Chang Chien)

服役日期:1998年11月

服役日期:2004年3月
性能數據:
艦長:138.1米
艦寬:14.3米
吃水:4.9米
排水量:滿載4105噸
動力裝置:全燃聯合動力(COGAG)推進系統,2台GE LM2500燃氣輪機,40200馬力,單軸
航速:30節
續航力:4500海裏/20節
武器系統:1門OTO-MELARA 62倍口徑Mk-75 76mm單管艦炮,1座Mk-15 Block1A 20mmCIWS近防系統,2門BOFORS 350PX 70倍口徑40mm單管艦炮(PFG-1110田單號取消),1座Mk-13 Mod.4單臂導彈發射架(配備RIM-66標準SM-1MR艦空導彈,備彈40枚),2座4聯雄風II型裝發裝置(改裝後的成功級裝備4枚雄蜂3和4枚雄蜂2反艦導彈),2座Mk-32三聯裝魚雷發射裝置(配備Mk-46 Mod5或Mk-50魚雷)
艦載機:2架S-70C(M)1多用途反潛直升飛機
電子設備:1部AN/SPS-49(v)5兩坐標對空搜索雷達;1部AN/SPS-55海面搜索雷達;RAN-12L低空目標雷達;1部AN/SQS-56聲納;1部SQR-18A拖曳聲納;1部STIR-240火控雷達;MK-92火控雷達;中科院研製的電戰系統AN/SLQ-32(v)5型電子戰系統;2座Mk-36 SBROC干擾火箭發射裝置;JTDS作戰指揮系統;數據鏈結系統 (台灣型Link-11/14),Link-16三軍通用數據鏈等
艦員編制:217人(軍官18人,空勤人員19人)
根據光華-2計劃台灣省于1991年從法國購買6艘La Fayette級導彈護衛艦,用以取代老舊不堪的山字號導彈護衛艦,共耗資28億美元。艦體由法國生產,具備較好的隱身形能,出口時沒有配置武器系統,武器等系統主要由台灣自行裝備,因此影響了該艦的隱身性能,該艦防空能力相對較弱,主要任務是負責台灣近海的反潛作戰等。康定級導彈護衛艦均隸屬基隆的第131護衛艦支隊,據悉台灣省計劃用自製天劍艦空導彈來升級現有防空系統,天劍II艦空導彈將採用垂直髮射,射程達100公里,屆時該級軍艦的防空能力將進一步提高。目前康定導彈護衛艦現役6艘。
同級艦隻:
FF-1202康定(Kang Ding)

服役日期:1996年5月
FF-1203西寧(Si Ning)

服役日期:1996年9月

服役日期:1997年2月
FF-1206迪化(Di Hua)

服役日期:1997年8月

服役日期:1997年12月
FF-1208承德(Chen Du)

服役日期:1998年1月
性能數據:
艦長:124.2米
艦寬:15.4米
吃水:4.0米
排水量:標準3200噸 滿載3680噸
動力裝置:柴柴聯合動力(CODAD)推進系統,4台12PA6V280STC柴油機,20800馬力,雙軸
航速:25節
續航力:7500海裏/15節 9000海裏/12節
武器系統:1門OTO-MELARA Mk75 62倍口徑76mm單管艦炮,1座Mk-15 Block1A 20mmCIWS近防系統,2門BOFORS 350PX 70倍口徑40mm單管艦炮,1座4聯裝RIM-72小槲樹艦空導彈發射裝置(射程:13公里,備彈24枚),2座4聯雄風II型反艦導彈裝發射裝置(射程:148公里),2座Mk-32三聯裝魚雷發射裝置(配備Mk-46 Mod5或Mk-50魚雷)
艦載機:1架S-70C(M)1多用途反潛直升飛機
電子設備:1部海虎DRBV-26D兩坐標搜索雷達;1部海神Triton-G對空/海搜索雷達;1部Spherion-B聲納;1部ATAS(v)2拖拽聲納;2部海狸Castor-IIC火控雷達;Najir光電指揮儀;2部20V90導航雷達;DR3000S電子戰系統;2座Dagain Mk2干擾火箭發射器;Tavitac 2000作戰指揮系統;數據鏈結系統 (台灣型Link-11/14),Link-16 JTIDS三軍通用數據鏈等
艦員編制:156人(軍官20人)
劍龍級(旗魚級)潛艇自荷蘭引進,原計劃引進6艘,由於此舉嚴重威脅臺海和平,在中國政府作出強烈抗議下1983年12月荷蘭政府被迫否決了後4艘潛艇的出售計劃。使台灣省只得到2艘潛艇,無法形成有效的戰鬥力。劍龍級可裝備了遠程線導自導魚雷,潛艇可同時自動跟蹤5個目標,控制3枚魚雷攻擊,既可反艦又可反潛,平時主要配合其他兵力進行反潛訓練,戰時將作為反潛和反艦兵力,該級潛艇是目前中國台灣省唯一的水下作戰力量,據悉中國台灣省計劃為其裝備自製的雄蜂潛艦導彈。該級潛艇現役2艘。
同級艇:
S793(Hai Lung)海龍

服役日期:1987年10月9日 母港左營
S794(Hai Hu)海虎

服役日期:1988年4月9日 母港左營
性能數據:
艇長:66.9米
艇寬:8.4米
吃水:7.1米
排水量:水面2370噸 水下2660噸
動力裝置:柴電動力推進系統,3台Brons/Stork-Werkspoor 120RUB215柴油機,4050馬力,1台3800KW Holec推進電機,5100馬力,2台922KW HolecDG110/47/90發電機,單軸
航速:水面12節 水下20節
續航力:10000海裏/9節(水面)
自持力:60天
潛深:240米
武器系統:6具533mm魚雷發射管(配備德國SUT型兩用重型魚雷等,備彈28枚)
電子設備:1部ZW-06型海面搜索雷達;SLASS-Z型艦殼式低/中頻主被動搜索和攻擊聲納;Sperry公司Mk29 Mod2A慣性導航等系統;警戒雷達;TIMNEX4 CH V2型預警系統;荷蘭H.S.A公司SINBADS-M作戰指揮系統等
艦員編制:67人(軍官8人)
海獅級潛艇是美軍在二戰期間建造潛艇,1958年實施加皮2號改進計劃進行升級改造,1973年援助台灣。海獅級潛艇已服役超過60年,由於艇齡過老1995年以後,海獅級潛艇基本已不出海,主要用於反潛作戰訓練。該級潛艇現役2艘。
同級艇:
S791(Hai Shi)海獅(原美國SS-426 Tusk)

服役日期:1974年4月18日 母港左營
S792(Hai Bao)海豹(原美國SS-478 Cutlass)

服役日期:1974年1月10日 母港左營
性能數據:
艇長:93.7米
艇寬:8.29米
吃水:5.5米
排水量:水面1870噸 水下2420噸
動力裝置:柴電動力推進系統,4台Fairbanks-Morse 38D8Q柴油機,4800馬力,2台奧愛特電動機,5400馬力,配有126V電池,雙軸
航速:水面18節 水下15節
續航力:14000海裏/10節(水面) 95海裏/5節(潛航)
潛深:185米
武器系統:10具MK-l4 3A型533mm魚雷發射管(前6後4,備彈24枚),可攜帶40枚水雷
電子設備:BQR-2B被動聲納;BQS-4A主動聲納;單邊帶UQC型聲納;AN/SPS-2型水面搜索雷達;DUUG-1B聲納預警器;WLR-1G電子戰系統;Mk-106射擊指揮系統等
艦員編制:75人(軍官11人)
本型導彈快艇用於替代海海鷗型導彈艇,用光華6號計劃的名稱,該艇自1999年開始研製,採用隱身設計,推進系統採用3軸推進。光華6號計劃建造30艘,但是由於資金問題目前建造速度較為緩慢。


FACG-60(光華6號)導彈快艇
性能數據:
艦長:34.2米
艦寬:7.6米
吃水:?米
排水量:標準154.7噸 滿載186.5噸
動力裝置:3台MTU Series 4000柴油機,3軸
航速:33節
續航力:1000海裏/12節
武器系統:2門T75S 20mm(GAM-B01)艦炮,2座雙聯雄風II反艦導彈發射裝置
電子設備:1部Decca兩座標海面搜索雷達;2部AV-2干擾火箭發射裝置;電子戰系統等
艦員編制:19人
錦江級于1994年開始研製生產,99年批量投產,初期該級艦僅PG-603錦江號搭載4座單裝雄風I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其餘沒有裝備導彈。錦江級續航力強可進行長距離巡邏等作戰任務。近期台灣對PG-606進行現代化改裝,換裝雄風II反艦導彈並換裝了新型艦炮,台灣將以次為標準,將除PG603外的10艘快艇進行改裝,改裝後該級快艇戰鬥力將大大提高。目前錦江級現役12艘。
同級艇:
PG-603(Jing Chiang)錦江

服役日期:1994年12月1日
PG-605(Dang Chiang)淡江

服役日期:1999年9月23日

服役日期:1999年9月23日
PG-607(Feng Chiang)鳳江

服役日期:1999年10月29日

服役日期:1999年10月29日
PG-609(Kao Chiang)高江

服役日期:1999年12月30日

服役日期:2000年2月15日
PG-611(Hsiang Chiang)湘江

服役日期:2000年2月15日

服役日期:2000年3月10日
PG-614(Po Chiang)鄱江

服役日期:2000年7月21日
PG-615(Chang Chiang)昌江 服役日期:2000年7月21日

服役日期:2000年7月21日
性能數據:
艦長:61.4米
艦寬:9.5米
吃水:5.1米
排水量:標準500噸 滿載580噸
動力裝置:2台MTU 20V-1163-TB93柴油機,雙軸
航速:25節
續航力:4150海裏/20節
武器系統:1門T75S 20mm(GAM-B01)艦炮(PG-605,PG-606,PG-608,PG-609換裝1門BOFORS 350PX 70倍口徑40mm單管艦炮),~4挺T-74 7.62mm機槍,2座Mk-6深水炸彈投放裝置(備彈50枚),4座雄風I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僅PG-603艇)。升級版武器為1門OTO-MELARA Mk75 62倍口徑76mm單管艦炮,2座雙聯雄風II反艦導彈發射裝置,2座Mk-6深水炸彈投放裝置(備彈50枚)
電子設備:Scanter水面搜索雷達;SIMRAD SS-247聲納;Decca251/6導航雷達;LSEOS MK-2A光電指揮儀;W-160火控雷達;H-930 Mod.2作戰指揮系統等
艦員編制:50人(軍官7人)
龍江級是以美國PSMM Mk.5多用途巡邏艇為基礎研製而成導彈艇,首艇由美國建造,2號艇在台灣建造。龍江級用於執行巡邏等作戰任務,由於服役時間較長,目前該級艇主要用於訓練使用,隸屬台灣131艦隊。龍江級現有2艘現役。
同級艇:
PG-601(Lung-Chiang)龍江

服役日期:1978年
PG-602(Sui-Chiang)綏江

服役日期:1982年
性能數據:
艦長:50.2米
艦寬:7.3米
吃水:3.05米
排水量:滿載240噸
動力裝置:柴然交替動力(CODOG)推進系統,3台Avco Lycoming TF-40A燃氣輪機,3台GM 12v149 TI柴油機,3軸
航速:38節
續航力:2700海裏/12節
武器系統:1門OTO-MELARA Mk75 62倍口徑76mm單管艦炮,1門BOFORS 350PX 70倍口徑40mm單管艦炮,2挺12.7mm重機槍,4座雄風I反艦導彈發射裝置
電子設備:1部AN/SPS-58C兩座標對空搜索雷達;1部HC-76水面搜索雷達;1部HR-76C5火控雷達;1部Mk-35 Mod.3光電指揮系統;H930 Mod.2作戰指揮系統;2座SMOC-4干擾火箭發射裝置;WD-2A電子戰系統等
艦員編制:38人(軍官6人)
海海鷗HaiOu級是在以色列Dvora級高速艇的小型導彈艇基礎上研發的。海海鷗級的船體由鋁合金製造,共計建造約50艘,舷號為1-2、7-12、14-21、23-30、32-39、41-58,至今仍是台灣海軍導彈快艇部隊的中堅力量,按計劃海鷗級將被光華6號導彈快艇代替。


海鷗級導彈快艇
性能數據:
艦長:22.8米
艦寬:5.5米
吃水:2.0米
排水量:滿載47噸
動力裝置:3台MUT 331TC92柴油機,3軸
航速:36節
續航力:700海裏/32節
武器系統:1門T75S 20mm(GAM-B01)艦炮,2挺12.7mm重機槍,2座雄風I反艦導彈發射裝置
電子設備:1部GS/UPS-60X搜索/導航雷達;1部AN/SPG-21A火控雷達;1部Mk-35 Mod.3光電指揮系統;2座AV-2干擾火箭發射裝置;WD-2A電子戰系統等
艦員編制:10人
旭海級船塢登陸軍艦原美海軍LSD-38 Pensakora,台灣省2000年獲得。該艦擁有可搭載4艘LCAC氣墊登陸挺的大型船塢,雖然艦齡較大,但是就其作戰能力來說,相對大陸同級艦隻還是有一定優勢。現役1艘。
LSD-193(Hsuhai)旭海(原美海軍LSD-38 Pensacola)

服役日期:2000年6月
性能數據:
艦長:168.6米
艦寬:25.6米
吃水:?米
排水量:滿載14362噸
動力裝置:蒸汽輪機
航速:22節
續航力:14800海裏/12節
武器系統:2門Mk-38 127mm艦炮,2門Mk-38 25mm艦炮,2座Mk-15 Block1A 20mmCIWS近防系統
運載能力:海軍陸戰隊366人,4艘LCAC或3艘LCU或18艘LCM登陸艇
艦載機:設有機坪
電子設備:導航雷達等
艦員編制:374人
中和級原為美海軍新港級,台灣省于1996年獲得2艘。現役2艘。
同級艦隻:
LST-232(Chung Ho)中和(原美海軍LST-1180 Manitowoc)

服役日期:1997年
LST-233(Chung Ping)中平(原美海軍LST-1181 Sumter)

服役日期:1997年
性能數據:
艦長:171.3米
艦寬:21米
吃水:5.2米
排水量:標準5190噸 滿載8550噸
動力裝置:6台柴油機,雙軸
航速:27節
續航力:
武器系統:1座Mk-15 Block1A 20mmCIWS近防系統
運載能力:海軍陸戰隊431人,23輛主戰坦克
電子設備:導航雷達等
艦員編制:183人
美國鶚級掃雷艇
美國2006年8月3日承認了對台灣出售2艘鶚級掃雷艇,售出的是于2006年6月30日自美海軍退役的MHC-55 Oriole金鶯號和MHC-59 Falcon隼號,具體交付台灣時間尚不詳。
同級艇:
MHC-55 Oriole金鶯號
性能數據:
艇長:57.3米
艇寬:11米
吃水:2.9米
排水量:滿載895噸
動力裝置:2台Isotta Fraschini ID36 SS8V-AM柴油機,雙軸
航速:12節
續航力:1500海裏
武器系統:2挺12.7mm機槍
電子設備:1部AN/SPS-64(V)9 水面搜索雷達;AN/SQQ-32探測聲納;AN/SYQ-13導航雷達,1套AN/SLQ-48(V)2掃雷具等
船員:51人(軍官5人)
永豐級(MWW50)掃雷艇
永豐級船體以其他名義在德國建造,船體交付台灣後加裝掃雷裝備。本級現役4艘,均隸屬第192掃/佈雷艦隊。
同級艇:
MHC-1301(Yungfeng)永豐

服役日期:1990年4月
MHC-1302(Yunchia)永嘉

服役日期:1990年4月

服役日期:1990年10月
MHC-1305(Yungshun)永順

服役日期:1990年10月
性能數據:
艇長:49.7米
艇寬:9.8米
吃水:2.4米
排水量:標準464.5噸 滿載558.3噸
動力裝置:2台MTU 8V396 TB-93柴油機,雙軸
航速:15節
續航力:2500海裏
武器系統:1門T75S 20mm(GAM-B01)艦炮
電子設備:Thomson-Sintra TSM2022獵雷聲納;1套企鵝A1掃雷具, 1套企鵝B3掃雷具等
船員:45人(軍官5人)
武夷級綜合補給艦是參照美國海軍T-AO-187亨利.凱瑟級(Henry J. Kaiser class)綜合補給艦的修改版,由中國造船公司高雄廠所承建,是中國台灣省海軍有史以來自建的最大噸位軍艦,在成軍之後即取代"玉臺"成為每年敦睦艦隊的旗艦。本艦自服役後因種種品質問題而取消了後續造艦計劃。武夷級綜合補給艦隸屬海軍勘務艦隊又稱142艦隊,駐地設在位於台灣南部的高雄港,142艦隊主要任務為:一是為海上作戰艦艇提供油、水、彈、糧等方面的機動後勤補給;二是為駐守金門、馬祖、東沙群島以及南沙太平島的台灣軍隊提供人員、物資和武器,彈藥等的運輸補給;三是為海上出事艦艇提供拖帶、打撈等救助和緊急修理;四是承擔海洋測量任務。武夷級綜合補給艦舷號AOE-530,現役1艘。
AOE-530 武夷號

服役日期:1990年6月23日
性能數據:
艦長:162.2米
艦寬:21.96米
吃水:8.6米
排水量:標準7700噸 滿載17000噸
動力裝置:2台三菱M.A.N-14柴油機,25000馬力,雙軸
航速:20.8節
續航力:8000海裏/17節
武器系統:2門Mk-3 40mm 60倍口徑艦炮,1座4聯裝RIM-72小槲樹艦空導彈發射裝置(備彈16枚)
運載能力:4個油庫 (可搭載9900噸燃油) 和600噸彈藥物資等
艦載機:可搭載1架CH-47或2架S-70直升機
電子設備:1部CS/UPS-60搜索雷達,1部導航雷達等
艦員編制:164人(軍官18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