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6日星期一

歼-10参加实兵对抗演习

 


 








成空歼10、歼11部队长空激战(组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23 09:44:08  










  近年来,为了给精确的机务保障指挥提供坚实的基础,成空部队在提高飞机维修保障质量与效率方面不断探索与尝试。他们对重要系统的上百个参数建立分析监控,实现分析工作由定时分析向智能分析、由外场分析向内场分析的延伸;自主研发出具备维修作业卡片管理等10多项功能的软件系统,实现战机维修保障全过程信息化。

  时间:2007年某月某日

  地点:云贵高原上空

  主角:成都军区“红”“蓝”空军

  任务:多兵种联合防空与地面目标攻击

  夜幕初降,机场一片忙碌,随着蓝色荧光指挥棒发出的指令,挂满实弹的战机滑向跑道,一只只银鹰吐着橘红色的尾焰,呼啸着画出一道道弧线,顷刻间列阵苍穹……日前,在云贵高原,一场携多兵种联合防空与地面目标攻击对抗演练在成空两支新机部队间展开:一支是“传统强队”,一支是“后起之秀”,双方都装备我军新型战机。

  第1战场:空战

  暗夜搏杀

  躲避雷达近距缠绕

  数分钟后,战机飞抵预定空域,从掩护到压制,从搜索目标到协同攻击,在地面指挥所的引导下,靠战友间的默契配合,“红军”长机在僚机的“火力掩护”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逼目标区……拉杆、跃升,实施完攻击的战机画出一道优美弧线直刺云霄。攻势凌厉的“红军”战机犹如拳手的组合拳,变换角度对目标进行轮番“打击”,直至所有 “敌”目标被彻底摧毁。

  战斗幷未结束。随着“蓝军”援军赶来,长空激战再次拉开。这一次,“蓝军”改变了进攻套路,立足战机特点,制定应变措施。新的作战任务打乱了原定的行动计划,一系列的变化考验着“红蓝”双方飞行员的应变能力。

  “蓝军”分队发挥优越的机动性能,不断变换着战术动作;“红军”战机在地面指挥下,不断进行大载荷机动,挑战装备性能的极限。

  “蓝军”依靠先进的机载雷达,能较早地发现“红军”战机,但“红军”战机相互策应,不但突破了“蓝军”战机认为安全的中距防线,还创造性地发挥新战法的特点,与“蓝军”先进战机实施近距缠绕格斗。

  高强度的对抗对双方飞行员连续作战的意志力、超负荷作战的体力和对战争残酷性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此时,对于“红蓝”双方来说,对手既有空中的“敌人”,也有地面部队的反击。参战飞行员组成多个灵活小分队,规避对手防空警戒雷达的搜索,对目标实施不间断攻击…… 






歼-11战机。(资料图)
 
  “无论条件已知还是未知,我们都按照实战的标准和要求,像打仗一样组织演习,把每批对抗都当作一次战斗,研究各种指挥、协同、战法中存在的问题。”返场落地的国产新机团团长兴奋地说。近年来,成空航空兵部队瞄准未来战场,采取以少代多、互为对手的形式多次组织对抗演习,要求各个作战单元一切按实战要求演练,提升作战能力。

  第2战场:智斗

  决胜千里

  “中军帐”屡出奇招

  千里之外的指挥中心激战正酣。“红蓝”指挥所通过新型雷达的信息采集系统迅速将战斗实况传输到监控系统。指挥所大屏幕上,红、蓝两色战机航迹显示实时变化。指挥员根据战场态势的不断变化,适时将制尾机动、释放电子干扰、多目标展开攻击等战斗指令发送到一线攻击群……

  信息化条件下,数字化传输成为指挥作战的重要手段,指挥员不必再将关注点投向每一个具体飞行细节,从而使飞行员在空中就能及时判断敌我双方态势,大大提高其自主空战意识和指挥员战役指挥的空间。

  各种信息和指令通过多点对多点的可视通信系统,及时、准确地传达到指挥所各部位。各部位人员根据战场信息,迅速判断战场局势,传输至各个作战单元。新的通信指挥方式拉近了战场与后方的“距离”,作战指挥更加透明、通畅。

  指挥所内,在双方指挥员的指挥下,空战进入白热化。参战人员忙而有序,运筹帷幄,屡出奇招,多次让千里之外空域内的战势大逆转。

  为了增强对抗难度、强度,他们将电子对抗贯穿训练全程,不仅有战役层面的红蓝对抗,还有战术层面的空空对抗、空地对抗、陆空联合对抗。 





战机大规模演习后空中流下的尾迹。
 
  据悉,成空部队在接装新型战机以来,为了真正最大限度贴近实战,每次训练都紧贴作战任务、紧贴作战对手、紧贴战场环境,严格磨炼指挥班子在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筹划、组织、指挥作战能力,达到作战指挥坚定、沉着、果断、及时、准确的基本要求;磨炼作战单位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灵活运用战法和战勤保障、战斗精神培育的能力。

  第3战场:抢修

  即时疗伤

  全程信息化保障

  完成任务的航空兵团刚刚落地,又接到战斗起飞命令;刚与“敌”激战,返航时又陷入被干扰的“陷阱”……片刻后,一架“战伤”战鹰钻出云层,紧急着陆。

  战损装备应急抢修,是战斗力再生的关键,也是此次演习重点研究解决的一个作战难题。为完善实战条件下新机保障维修能力,成空部队组织各保障专业人员对多发性和危险性故障进行专题研究,将维护新机以来暴露、发生的故障总结编写成册,为故障快速准确定位和排查提供依据。同时,官兵们自主开发出多套软件系统,实现对故障资料的有效管理、查询和统计分析。

  转瞬间,抢修分队抵达战机停靠位置。打开随身携带的PDA,输入故障现象,若干条故障处置参考方案马上生成,“战伤”评估出来了,抢修分队立即利用战时维修方舱,对战机实施抢修。受损部位很快更换完毕,在引导员旗语指挥下,战机再次刺向长空。

  在维护现场,每架战机对抗归来,机务人员只需将飞参判读系统接入停机棚里的计算机,数秒钟内,就能进行评估打分,同时通过三维图形,模拟再现该架飞机作战全程画面。而这也会被记录在案,成为每名飞行员的实时电子档案。

  实战演练

  出动战机近百架次

  据成空训练部门负责人介绍,此次带实战背景的演练,实现了从单机战术对抗到多机种联合对抗、从空空对抗到空地一体对抗、从有形战场到无形战场的转变。演练中,战机升空近百架次,导弹、雷达部队转移数百公里,协同作战、对地突击等多项战法精彩亮相,飞行质量自动评定监控管理系统、飞参质量监控告警系统等69项信息化创新成果在演练中被运用和推广。(来源:新华网/四川频道)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