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8日星期三

岁月沧桑话强-5

  舰载武器2006.10
  卫天

◆引子

  攻击机是一种主要用于从低空、超低空攻击敌方战术及浅纵深战役目标,直接支援己方陆、海军作战的机种。攻击机要求具有良好的低空操纵性、安定性及生存力,使用机载导弹、炸弹、火箭、航炮等武器对敌方目标进行打击。攻击机在二战后期表现出了强大的攻击力,特别是前苏联研制的伊尔-2攻击机给德国地面部队造成了极大损伤,对战争的最后胜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都曾一度放慢了攻击机的研制进度,转而使用综合性能更好的战斗轰炸机来执行攻击机的作战任务(像美国研制了F-4、F-111、F-105,前苏联研制了苏-17/22、米格-27、苏-24)。战斗轰炸机载弹量更大,作战航程更远,机载电子设备更为完善,可以使用的机载武器也更多,可以对拥有强大防空火力的敌方目标进行攻击,同时还具备一定的空战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护航飞机的依赖。但止是由于要作到面面俱到,使得战斗轰炸机的结构重量和体积过大,低空、低速性能较差,很难有效地打击地面小型移动目标(如坦克)。而为了保证必要的机动性,战斗轰炸机很少有必要的装甲防护,因此,在低空、超低空飞行时,受到地面防空火力打击后的生存能力会有明显下降。执行近距离战场空中支援、打击地面(海面)小型目标任务时(如反坦克作战),用飞行速度不高、低空飞行性能好、生存力强的专用攻击机更为适合也更为经济。因此,前苏联和西方国家在发展战斗轰炸机的同时也研制了一些性能较好的专用攻击机(像美国的A-4、A-7、A-10,英法联合研制的"美洲虎",意大利、巴西联合研制的AMX,前苏联研制的苏-25等),其中以A-10和苏-25的名气最大。在80年代的阿富汗战争中,前苏联出动了大量苏-25执行对地攻击及空中火力支援任务。一些苏-24战斗轰炸机及米-24武装直升机很难完成的地面攻击任务,苏-25则凭借着其良好的低空飞行性能、强大的机载火力取得了非常理想的实战效果。在20世纪90年代初爆发的海湾战争中,美国空军的A-10攻击机在低空、超低空对伊拉克的地面部队、装甲集群进行了毁灭性打击,对美军最终获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进入21世纪后,虽然由于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应用,战斗轰炸机的攻击力有了极大的增强,但在执行为己方地面部队提供直接有效的空中火力支援,对敌方坦克、装甲集群、地面火力点等小型目标进行打击任务时,无疑还是低空性能好的攻击机更为适合。而像F-15E、苏-30MKK及苏-24这样的战斗轰炸机更多的还是比较适合用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对敌方地面大、中型固定目标进行打击。因此,美、俄及世界上很多国家仍装备有数量较多的对地攻击机。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攻击机的机型可能发生一些改变,但主要用途及功能并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追溯强-5的发展

  建国初期,中国航空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空军的主要装备几乎全部是从前苏联进口的。在解放沿海诸岛的战役中,空军引进的伊尔-10攻击机虽然在配合海、陆军部队登陆和攻击作战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毕竟是二战期间研制的,在军用战机进入喷气时代后,其各项性能已明显落伍。因此,中国空军非常需要一种性能更先进、攻击能力更强的喷气式攻击机,以便提高对地攻击及空中支援的能力。50年代中期,中国在进行充分论证后,开始考虑研制新型攻击机(当时国外也正在研制A-7、"美洲虎"等对地攻击机)。1958年,南昌飞机制造公司(以下简称南飞公司)正式开始了强-5飞机的研制工作,只用了5年时间就完成了首架原型机的试制。首架强-5原型机在1965年6月实现了首飞,随后经历了3年多的试飞,解决了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使强-5的设计更为合理。
  强-5虽然是以米格-19为基础研制出来的,但在气动布局上进行了较大改动,以满足低空攻击的要求。强-5的机体结构主要以铝合金和高强度合金钢为主,重量比米格-19增加了近1.3吨,飞行性能比米格-19有一定的下降。强-5的进气方式由米格-19的机头进气改为机身两侧进气,机头设计成尖锥形,飞行员的下视角度可达到13.5度,不仅提高飞行员的对地观测能力,同时为安装先进的机载雷达和电子设备提供了空间。为了提高生存力,强-5机舱四周还安装有防弹装甲,可以抵御地面小口径防空武器的打击。机身采用了跨音速面积律,有利于降低跨音速飞行时产生的波阻。为提高低空飞行的稳定性,机翼表面采用了较大的翼刀,并采用适中的单位面积机翼载荷,且机身后部安装有双腹鳍。这些措施的采用使得强-5的气动性能达到了一个满意的程度,飞行阻力低,速度性能好,在整个飞行包线内都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强-5的空重为695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为91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为11500千克,机内燃油量为2000千克,机内燃油航程1600千米,在外挂2个760升副油箱时,最大航程可以增加到2200千米,作战半径视飞行剖面不同在300~500千米之间。强-5的动力装置采用的是2台国产涡喷6发动机,单台正常推力24.5干牛,加力推力为32千牛,这使强-5的最大飞行速度达到了1.2马赫,海平面最大爬升率达到了160米/秒,机动性较为理想,必要时还可作为战斗机执行空战任务。强-5的机翼和机身上设置了6个外挂架,机腹部还设有小型弹舱,可以使用500千克以内的各种航空炸弹、火箭等,最大载弹量为1500千克,两机翼翼根处还装有一门23毫米机炮,每门配有120发穿甲、爆破、燃烧弹。
  强-5研制成功,为中国空军和海军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近距空中支援武器,提高了中国空军、海军航空兵对地面部队或水面舰艇部队的火力支援能力,其优秀的飞行性能得到了海军航空兵的肯定。但受当时研制水平的限制,强-5在设计上仍存在一些不足,实际使用中影响了作战性能的发挥,使用部队要求改进的呼声很高。
  1977年,强-5I型(也被称为加大航程型)的改型工作正式开始,通过实施多达11项的改进措施使强-5I的航程、机动性、攻击力都有了较大提高。针对部队在实际使用中所反映的原型机存在航程及作战半径较短、攻击力不强等问题,强-5I将原型的机腹弹舱改为了燃油箱,可以增加近500千克燃油,并且对机身主油箱也进行了扩展,可以多装200千克燃油,这样,机内载油量可达到近3吨。在机身结构上,由于强-5I取
消机腹部弹舱设计,为保证攻击力不降低,在机身下部两侧布置了4个武器外挂架,可以挂载250千克以内的各种炸弹。最终,强-5I在携带1.5吨外挂时的低空作战半径提高到了400千米,高空则提高到了650千米。强-5I的发动机也换成了涡喷-6甲Ⅲ型发动机,加力推力增加到了37干牛,增加了防喘系统,发动机的稳定工作范围明显扩大。此外,强-5I最大载弹量也增加了500千克,整体作战性能比原型机有了很大提高。
  随后,南飞公司又为强-5I加装了新型射击瞄准具、护尾告警器和干扰投放器,改用了高效的压力加油系统,并增加了外挂火箭及炸弹的种类。这种改型被称为强-5IA型,其攻击力及战场生存性能比强-5I又有所增强。80年代以后,随着一些先进航空电子设备的引进,南飞又在强-5IA的基础上加装了先进的全向雷达告警系统和部分较先进的机载电子设备,并在机翼外侧增加了一对外挂架,使得外挂武器方案更为灵活,对现代空地作战的适应能力更强。这种改型被称为强-5Ⅱ型,80年代后生产的强-5大部分都是这个型号。
  随着中国对强-5的不断改进和改型,其性能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引起了南亚邻国巴基斯坦的注意。经过实际考察后,巴方最终决定引进一定数量的强-5。但由于巴基斯坦空军装备的飞机基本上都是从美国引进的,与中国生产的飞机难以相配,因此,强-5必须进行较大的改装以适应巴空军美式装备体系的要求。于是,中国在强-5IA的基础上对机载电子设备进行了升级,加装了符合西方标准的机载电台、敌我识别器等设备;增加了机载燃油量,并在机翼下改挂1000升的副油箱,使飞机的最大航程增加了10%;在机翼外侧增加一对外挂架,用来挂载巴空军装备的AIM-9空空导弹;挂架的挂弹机构也被设计成符合巴空军使用的西方炸弹、导弹的挂载要求,解决了武器系统的兼容性问题。此外,还有其他大大小小近20多项改动。改型机在1983年通过技术鉴定。这种出口巴基斯坦的强-5改型被称为强-5Ⅲ型或强-5C。由于该机性能优秀,价格低廉,是一种效费比很高的攻击机,所以巴空军先后引进150多架,将其作为最重要的对地攻击力量。除了巴基斯坦,强-5还先后出口到其他一些国家,成为当时中国军用飞机出口的明星。
  随着不断的改进、改型以及强-5陆续走出国门,国内及国外用户在作战、训练中发现强-5仍存在机载电子设备落后、机载武器种类少等问题,很难适应80年代后乃至90年代的作战要求。由于中国航空电子工业整体水平较为落后,空地武器的研制难以与西方国家相比,在80年代中期继续改进强-5还是很难实现的。此时正是中、西方关系最为紧密的时期,很多军事装备技术的引进及改装项目都在各领域进行着,如果能通过与国外合作的方式来改进强-5,安装西方研制的先进航电设备及部分机载武器,那么提高强-5的自身性能及对新时期空地作战的适应性是完全可行的。最后,南飞公司与意大利航宇公司联合,共同研制新型强-5N;中国空军则选择了与法国汤姆逊公司和萨吉姆公司合作,推出了新型强-5K。两种改型同时进行,目的是为了最终选出一种最适合中国需要的改型方案。
  强-5M以强-5IA为基础,加装了意大利航宇公司研制的综合化航空电子、攻击系统,主要包括先进的惯性导航系统、多功能平显、高精度雷达测距仪、数字式大气数据计算机及大容量中央计算机。系统采用了符合西方标准的1553B数据总线,可以完成自主导航、定位、武器瞄准、计算、显示及控制。同时,机上还加装了具有80年代先进水平的全向告警系统及被动干扰投放系统,进一步提高了飞机的战场生存能力。在机体结构方面,强-5M对机内燃油系统及武器管理系统进行了改进,部分使用了整体油箱,并为安装空中加油系统留有空间;机身、机翼下的外挂架增加到了12个,最大载弹量提高到了2.8吨,带2个720升副油箱也可达到1.8吨。武器种类增加了先进的集束反坦克导弹、反跑道炸弹、大口径空地火箭及新型空空导弹等。
  强-5K则是以强-5Ⅱ为基础,安装法国汤姆逊公司及法国国内研制的航空电子设备的改型,主要包括有大视场平显、第二代机载激光测距仪、惯性/导航攻击系统、电视摄像机、无线电高度表、全向雷达告警系统、中央计算机、大气数据计算机等,其它方面的改进与强-5M基本相同。
  经过试飞表明,强-5M/K的基本飞行性能没有太大变化。但由于加装了先进的机载导航及攻击系统,强-5M/K的低空导航及攻击精度明显提高,导航误差控制在0.1%以内,准确度比强-5IA和强-5Ⅱ提高了70多倍。按强-5最大作战半径600千米飞行时,新型强-5M/K航向误差只有600米。也就是说,所要攻击的地面目标处于这600米半径内,飞行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现目标,一次攻击的成功率非常高。
  强-5M、强-5K对坦克等小型点目标的一次攻击成功率提高到80%以上,再加上所装备的先进机载电子对抗系统,强-5M/K的整体作战效能至少比当时国内强-5的各种改型提高了10倍以上,2架强-5M/K的作战效能相当于一个强-5IA或强-5Ⅱ航空团,改装效果非常明显,系统的可靠性及可维护性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强-5的这两个国际合作改进方案可以说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在花费较少的情况下使飞机的作战性能得到极大的提升,特别是其机载电子设备的整体技术已达到了国外80年代中期的先进水平,当初制定的改进目的已经实现。由于随后的种种原因,在80年代末,这两种通过国际合作的改装计划都被取消,使强-5失去了一次提高性能的改进机会。但中国相关研制单位及人员通过与国外公司的接触不仅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经验,而且强-5M/K所涉及的一些先进机载电子设备也促进了国内相关航空电子设备的研制,为日后依靠自己的力量改进强-5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90年代以后,随着以海湾战争为代表的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爆发,空中打击力量的作用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实战也表明没有先进的机载航电设备及武器的攻击机在现代战争中的生存空间不大,而我军大量服役的强-5攻击机恰恰存在着这种危机。面对这种严峻的现实情况,强-5的现代化改装则显得十分紧迫。令人可喜的是,90年代后,随着中国航空电子设备研制能力的不断提高,一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机载导航、雷达、火控等设备的研制已经完成,与其相关的机载精确制导武器的研制也开始进入收获阶段,利用国内技术对强-5进行改装的时机已经成熟。
  由于具备了前期强-5M/K的改装经验,强-5的改进重点自然就放在航电设备和机载武器两个方面。总体上来看,国内强-5的改型在机载航电设备及种类上与当初强-5M/K所采用的基本相当,个别项目上还有所提高,如导航系统中增加了GPS定位系统,加装了更为先进的电子战系统,使强-5具备了电子对抗能力。这种改型被称为强-5D,是中国空军90年代后期装备的主要机型。进入21世纪后,在强-5D的基础上,又有最新改型强-5E面世,它增加了目标指示吊舱及激光制导炸弹,具备了对地面目标精确打击的能力,攻击精度较使用火箭、炸弹提高了数十倍,同时攻击距离及自身生存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
  为继续提高强-5的性能,南飞还计划对强-5继续进行改进,如增加机载红外夜视系统,提高夜战能力,使其具备真正的全天候作战能力,扩大飞机的作战使用范围;继续提高强-5的电子战能力,通过外挂电子干扰吊舱及加装反辐射导弹,使强-5具有更强的战场生存能力及执行反辐射的能力:针对强-5作战半径小、留空时间短的不足,通过加装空中加油设备使其具备空中受油能力。
  近期,强-5系列中的最新改型强-5J双座型首飞成功。虽然此种改型被厂家称为可用于执行高强度的空地作战,但在增加一个座舱后,机内燃油明显减少,执行对地攻击时其载弹能力及作战半径要比现役单座强-5少很多,实用价值并不大。不过,该机作为教练机更为合适。
  强-5在90年代后所进行的现代化改进无疑使其作战能力有了飞跃性提升,特别是后期改进计划能否实现,对强-5能否延长其生命周期、能否在21世纪中继续作为中国海空军主力有直接影响。从强-5现有条件看,如果以上改进全部实现,需投入的成本可能较大。

◆强-5存在的不足

  强-5虽然不断进行各种改进和改装,整体性能有很大提高,但其在现代空地作战中仍存在一些明显缺陷,需要加以解决。

◎机载电子设备不完善,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

  军用航空电于设备研制能力的不足一直是困扰中国军用飞机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就强-5来说,即使后期改装的新型强-5,其机载电子设备的技术水平最多也只达到了国外80年代中、后期水平,整体上仍与国外存在着10~15年的技术差距。
  由于强-5各种改型均没有安装机载雷达、前视红外探测系统等先进设备,缺乏必要的目标探测、跟踪设备及手段,在夜间及复杂气象F对地面目标的攻击效果无法令人满意,这就使强-5只能在昼间执行攻击作战任务。
  此外,我海军航空兵装备的强-5除了担负一般的对地攻击任务外,还要承担对海攻击(反舰作战)作战任务。但目前强-5没有机载雷达,无法使用空舰导弹,所以在执行反舰作战时仍要采用常规炸弹和火箭进行突击。但无论使用常规炸弹还是火箭,强-5都要接近到距目标舰3千米以内方可发起攻击。而以现代水面舰艇的单舰防空能力,对空中目标的拦截距离至少可以达到7千米以上,攻击5千米以内的中、低空飞机的成功率几乎可以达到100%。因此即使多架强-5同时进入,对装备有一般近程舰空导弹系统和近防武器系统的水面舰艇也难以构成实质性威胁。

◎攻击武器种类少,攻击力弱,生存力不高

  与种类繁多的空空导弹、空舰导弹和舰舰导弹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的对地攻击武器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大的突破。无论是强-5这种专用攻击机还是国内其它战斗机,在进行对地攻击作战时几乎全部使用常规炸弹和火箭武器,只是在90年代后改装的新型强-5上才开始增加了一些诸如反坦克炸弹、子母弹、130毫米大口径火箭及激光制导炸弹等新型攻击弹药。但在现代远程攻击、精确打击的空地作战模式下,强-5携带前述弹药还无法作到"视距外攻击",只能进行"临空攻击",以致对地攻击的实际效果很难得到保证。反观国外A-10、苏-25、"美洲虎"等攻击机,除了一般常规攻击弹药外,都还可以挂载诸如AGM-65"幼畜"、Kh-25、AS-30L等射程在11~40千米的防区外攻击武器,不仅攻击精度高,而且自身安全也会得到很好的保证。
  目前强-5虽然具有一定的电子对抗能力和装甲防护能力,但仅凭这两点还不足以保证可靠的战场生存能力。强-5由于机内空间有限,所装备的电子对抗系统较为简单,在高强度电磁环境中的实际效果并不特别理想。强-5的装甲防护只限于座舱周围,而且也只能抵御12.7毫米以下防空武器的攻击,机体其它部位的抗打击能力就更低,而国外A-10、苏-25攻击机机体均可以承受23毫米防空炮火的直接打击。
  强-5各型机的最大载弹量只有1.5-2.8吨,弹药携带能力非常有限,虽有多达8~10个外挂点可以挂载各种武器,但除了机翼中部的挂点具有700千克的挂载能力外,其它机翼、机腹挂点只能挂载150-250千克的武器,从而严重限制了携带重型攻击武器的能力。强-5未来攻击作战的目标不仅仅是地面装甲车辆等防护能力较低的目标,更多的是像机场加固机堡、防护能力较强的地面指挥所等硬点目标,而以其所携带的250千克常规炸弹及激光制导炸弹的威力是很难有效摧毁这类坚固目标的,至少要使用500千克的常规炸弹进行攻击才会有较为理想的攻击效果。但强-5只有机翼中部的两个挂架可以挂500千克炸弹,但不挂副油箱的作战半径至少会减少40%以上,所以除非必要,实际应用中强-5很少使用这种挂弹方案。而国外A-10、苏-25、"美洲虎"等攻击机由于载弹量较大(分别为7000千克、4000千克、4500千克,除了挂副油箱外,至少还有挂载2~3吨弹药的能力);而且这些攻击机的外挂点中至少有2个以上可以承受1000千克以上武器的挂载要求,因此在武器种类及攻击目标的选择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动力装置落后

  强-5作战半径小、留空时间短的弱点是困扰强-5继续发展的一大问题,而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其装备的动力装置性能落后。
  受基准机米格-19的结构设计限制,强-5原型机的机内油量只有1850千克,后来改装的加大航程型在将机腹弹舱改为油箱后,机内油量增加到了2200千克,如果再加上外挂的2个760升副油箱,加大航程型的总载油量已达到3700千克。就一架总重不超过12吨的轻型攻击机来说,这些载油量并不算少。但即使这样,强-5在携带标准外挂条件下(1500千克)的最大航程也只有2200千米,高空作战半径600千米,低空作战半径只有300千米,最大续航时间只有不到2.5小时。而在同等条件下,国外的A-10、苏-25、AMX、"美洲虎"等攻击机至少要比强-5的作战半径大30%~60%。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距,是由于强-5装备了2台耗油率极大的涡喷-6发动机所致。
  在强-5研制之初,为了降低研制风险,使用的是米格-19所装备的РД-9Б涡喷发动机的国产仿制型涡喷-6。即使相对于同时代的大推力涡喷发动机,涡喷-6的耗油率也很大。而国外A-10、苏-25、AMX、"美洲虎"等攻击机中,除了苏-25仍然使用涡喷发动机外(所使用的2台R-195无加力发动机油耗比涡喷-6小得多),其它机型全部使用了推力更大、油耗更低的涡扇发动机。如A-10所使用的TF34-GE-100无加力发动机的油耗只有不开加力时的涡喷-6的一半,但推力却比涡喷-6开加力时还大70%。而攻击机在飞行和作战中使用最多的就是正常推力和最大推力,此状态下发动机的耗油率直接关系到飞机本身的作战半径和航程。可以看出,涡喷-6与国外攻击机所使用的发动机的差距是巨大的,也就出现了接近4吨的燃油还难以"喂饱"涡喷-6的无奈现象。发动机的落后使强-5在实际应用中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作战半径和航程,而且推力不足也对强-5的载重性能产生了不利影响。南飞公司在90年代后提出的强-5改进方案中曾经考虑到为强-5换装动力装置的可能性。但就目前而言,国内还没有一种大小、推力都较为适合的涡扇发动机:而如果从国外购买,改装费用上难以承受,经济上又很不划算。
  综上所述,强-5在经过数次现代化改装后性能虽有所提高,但受制于原始设计,要想再通过改进大幅提升综合作战性能已不可能,必须有一种新型攻击机来替代它。

-End-

描述:图01 强-5原型机与批生产的强-5最大的不同就是机炮由机头移到翼根处,消除了射击时对发动机的影响
图片:


描述:图02 强-5的后期改型具备了一定的精确打击能力,但继续改进的余地已经非常有限
图片:


描述:图03 中国空军现役的大部分强-5只能携带普通对地攻击弹药
图片:


描述:图04 中国海航、空军装备的大量强-5性能落后,已难以胜任现代近距离对地攻击及支援任务
图片:


描述:图05 中国强-5攻击机型号图
图片:


描述:图06 中国强-5攻击机型号图
图片:


描述:图07 中国工程院院士、强5总设计师陆孝彭
图片:


描述:图08 陆孝彭(中)在向空军副司令曹里怀汇报
图片:


描述:图09 陆孝彭(中)走访装备强5的部队
图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